夏商周三代占卜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烧龟甲
(资料图片)
【荒诞的千年龙唾】
传说夏朝末年,有两条神龙落在了夏王的朝廷上,对着夏王说他们是褒国的两个先王(褒国先王,那也是大禹的后代,自然也是夏朝的王族。)。夏王一时不知怎么办,就让人请占卜师占卜。占卜师告诉夏王,这两条龙不能杀不能留也不能赶走,只能留下他们的唾沫等他们自行飞走才是大吉。夏王听后于是命人陈列玉帛,并以简策写文告知神龙,等龙离去后留下唾沫,夏王就派人用匣子把唾沫装了起来。
后来,夏朝灭亡,这匣子就传到了商朝。商朝灭亡后,这匣子也就跟着传到了周朝。匣子历经三个朝代,无人打开过匣子,怕引来灾祸。
直到周厉王末年,好奇心爆棚的周厉王想看看龙的唾液是什么,就把匣子打开了,在匣子打开的一瞬间龙的唾沫就跳了出来变成了一只黑蜥蜴,窜到了周厉王的后宫。后宫有个七八岁的侍女碰上了它,被它钻进了身体里。到了周宣王时,这个侍女已是成年,莫名其妙的无夫自孕,孩子生下来之后,她很害怕,就将那个孩子丢弃。后来这个孩子被一对夫妇收养,带到了褒国,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褒姒。
“龙漦化为玄鼋,以入王後宫。後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,既笄而孕,无夫而生子,惧而弃之。”(出于《史记》周本纪)
史记记载褒姒是在周厉王末时出生,周幽王登基三年才在后宫见到褒姒。中间整整跨过一个宣王时代,要知道宣王在位可是有四十六年之久,这样算来幽王见褒姒之时,褒姒已五十多岁了?这故事分明就是假的。
【烽火戏诸侯——西周的“狼来了”】
在公元前779年,周幽王攻打褒国,这个坐落在今陕西汉中的小国家,怎么是周的对手呢!还是老一套,投降、献财物、献美女。褒国献的美女就是褒姒。
但褒姒不爱笑是真的,据史记记载:褒姒不爱笑,可把周幽王给急坏了,为了讨美人欢心,他想出各种方法,但还是打动不了这位冷艳的佳人。
有一次,周幽王点燃烽火,诸侯都率兵赶来,却发现一个敌人也没有,褒姒看到诸侯们惊慌失措的样子,终于露出了笑容。这一笑,更显妩媚动人,把周幽王看的是口水都流了一地,从此周幽王数次点燃烽火,以博佳人一笑。最终狼来了的话讲多了,人也都不买帐了。当真的敌人到来时,点燃的烽火没有召来一个援兵。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。而《吕氏春秋》中记载,幽王击打大鼓传讯诸侯,就更加值得商榷了,鼓声再响能传送多远呢?诸侯又怎能听得到呢?所以说部分史学家认为“烽火戏诸侯”只是民间演绎而已。
周朝初期疆域图
【周幽王的行为】
1、更立王后及太子:周幽王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,立褒姒为王后,伯服为太子。
2、变更主政势力:太师、卿士皇父尹吉甫离开镐京,太子宜臼投奔西申;虢公石父成为卿士,郑伯多父(郑桓公)被任命为司徒。
3、与诸侯盟誓,寻求诸侯的支持。这次盟会的详情如何,各方诸侯的表态如何,我们不得而知。但这次盟会不但无异于对申国的宣战书,也暴露了周幽王自己的虚弱,因为他已经无法直接向诸侯发号施令,命令他们派军相助。
【废太子宜臼身后的申侯】
幽王废长立幼,正好给了申侯推翻幽王、让自己的外甥登上王位的最好口实。于是在幽王九年(前773年),申侯向与周王室的敌人曾国(幽王二年,王师曾联合晋国讨伐曾侯)和西戎派出了使节,建立了军事同盟。
【战争过程】
《周本纪》记载:“申侯怒,与缯、西夷犬戎攻幽王。幽王举烽火征兵,兵莫至。遂杀幽王骊山下,虏褒姒,尽取周赂而去。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,是为平王,以奉周祀。平王立,东迁于雒邑,辟戎寇”。
《竹书纪年》和本世纪面世的《清华简》中的出现了不同的说法。周幽王十年秋九月之后王师主动发动了对申国的征伐,原因是逼迫申国交出废太子宜臼而被拒绝。之后缯国联合西戎对周军进行了反扑。反周联军攻入宗周,幽王、郑桓公和太子伯服向东逃难,在镐京以东五十公里处的骊山被追兵杀害,美丽的褒姒则成为西戎的战利品,不知所踪。
【周携王立】
以虢公翰为首的十多家诸侯共同拥立周宣王次子、周幽王之弟姬望为周王,史称周携王。从此,周朝二王并立。
周携王,生于前794年,卒于前750年。是周宣王的次子,周幽王之弟,姬姓,名望,也称姬余、姬余臣,在继位之前是被幽王封于莫地。颛,即高阳氏颛顼帝所建之颛顼城——鄚阳城,属今河北任丘县,汉称鄚县,幽王时姬望建立鄚国之地。
虢公在西周之时,曾多次出现在史书中,在春秋之后,却极少被提起,只到被晋国灭亡,或许跟拥立周携王有关。
【晋文侯灭携王】
晋文侯二十一年(公元前760年),晋文侯趁周携王巡视虢地时,以姬望无权继承周王大统之名杀之,终结二王并立局面。史称“文侯勤王”。
携王殁后,原来其治下的领地分解为鲜虞国、鼓国、仇由国(仇犹国)、肥国、中山国、莫国、虞国、虢国、髤国等国家。
周平王也采取抹杀有关周携王的一切有关史料,故正史中再没有对周携王的记载了。史书中要避免言及莫国之事,诸侯们尽力不提莫国之名。比如说,赵武灵王想攻占中山国,而莫国就在中山国南部,占据着两条河道及大片土地。赵武灵王提到其国境东北面莫国之地时(黄河至津水),既不说是中山国土,也不说是燕国国土,更不提是莫国国土,只以“夹水居之民”称之。这个国家叫什么名字?主人是谁?都不敢在君臣言论之中提及。
周携王虽亡,但其国土(指周携王的京畿之地)还是归属周天子。周虽弱,但这片土也仍属周王室的。所以,这片土地或者还叫莫国,也可能算是天子的飞地。赵灭中山国后,索性就将莫国故土——莫、易二地送给燕国管理。
周王室的衰落已是必然
【历史过程】
公元前774年,周幽王立伯服为太子,废太子宜臼逃奔申国。
公元前773年,周幽王要求申国交出废太子,申国不肯,周幽王伐申国,郑桓公开始因周室太子之争的内乱东迁。
公元前772年,周幽王和诸侯国盟誓;周幽王围攻申国,申国坚守。
缯联络犬戎(也许是应申国的请求),联合发兵攻打西周。
双方在骊山之下决战,只有郑桓公率军过来,各诸侯背叛周幽王,周幽王、伯服、郑桓公战死。
申侯等立废太子宜臼于申国,为周天王,虢石父立余臣于虢国,为周携王。
周天王厚赐犬戎,犬戎拿着赏赐和褒姒离开,周携王被认为是正统。
公元前761年前,周携王是正统,公元前762年后,周平王是正统。
公元前750年,晋文侯横刀杀出,杀死周携王,立周平王于晋国都,三年后护送周平王到洛阳,西周正式灭亡,东周正式开始。
【几点疑问解析】
问:平王、申侯弑君,为什么诸侯大多不反对?
答:申侯,是西方最强大的诸侯。这个诸侯国早在成王时代便参加了成周的诸侯大会“西申以凤鸟,凤鸟者,戴仁抱义掖信”(《逸周书王会》),它和周人的关系也十分密切,是周文王的母亲大姜的母邦姜姓诸侯国之一“齐、许、申、吕由大姜”(《国语周语》)。而且它与秦国也有婚姻关系。
1.周厉王、宣王穷兵黩武,进行了一系列削弱诸侯强大王室的政治军事行动,力图挽救自昭王南征失败以来天子权威的下滑。当然这二位最终失败了,依然给了诸侯各国心理上巨大的压力。
2.随着生产力发展,诸侯各国的力量不断增长,王室与诸侯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,开始有部分诸侯觊觎天子的权位。但是当时的诸侯均很小,大国如齐不过五六百里,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足以震服其余。而一个力量弱小,正统性较低,且受到诸侯摆布而又有一定权威的周天子符合诸侯各国的利益。平王虽然有弑父之嫌,但毕竟是嫡长子,顺位最高。
3.周平王弑父得位不正,宗周残破力量弱小,申侯势力强大,但是晋、卫、鲁、郑等国拥护在前,实力相对强大。
问:晋侯弑君,为什么没有诸侯为之复仇?
答:二王并立的局面导致诸侯必然选择站队,这时候能够左右诸侯的选择的只有更高的利益,所谓正义不是第一选择。
1.周携王依附西虢公力量更小,但西虢国拥立在后;诸侯已经站队,且拥有宗周和成周的平王明显慷慨得多,给了秦晋郑等靠近王畿的诸侯国大量的好处。
2.强大的晋国得到了周天子大量的金钱和土地的贿赂,是平王最坚定的拥护者。其他强国如齐、宋太远,郑、鲁是同盟,平王的天子地位远远比携王牢固的多。
问: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
答:纵观西周历史,其灭亡的原因,不能全归结于幽王。
1.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早在周厉王时,与民争利导致的“国民暴动”就重伤了西周的根基;
2.周宣王时的频繁战争,又大量消耗了西周的国力,能征善战的军队也消耗一空;
3.到周幽王时,先是镐京附近的地震导致河流枯竭,歧山崩塌。在古代这是不详的亡国之兆,因此弄得百姓人心惶惶,诸侯蠢蠢欲动。其次幽王任用阿谀奉承自私自利的虢石父为卿,处理国事,弄得百姓怨声载道;后来周幽王废后废太子,加剧了西周统治内部的矛盾,发生战乱。
历经三世,频繁的战争导致周王室实力逐渐下降,战争中的败多胜少导致天子威信大减,诸侯自然而然生出觊觎之心。君令出而臣不奉命,天子又无力征讨,灭亡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罢了。
关键词:
东周的建立——荒诞的故事与背后的黑暗,夏商周三代占卜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烧龟甲【荒诞的千年龙唾】传说夏朝末年,有两条神龙落在了夏王的朝廷上
能源市场资金纷纷“逃向”黄金2000大关只是“开胃菜”?,期权,黄金,原油,金价,押注,能源,etf,工业硅期货
而且三局的比分是7:11、6:11和4:11,陈梦一局比一局输的惨,三局加起来竟然只拿到了15分,平均每局5分,陈梦曾经高呼我的时代来临了,可是现在